《三国演义》之空城计谁是真正大赢家?(《三国演义》之空城计读后感450字)

2022-09-12 23:55:02 作者:眼裡有星星
导读:《三国演义》之空城计谁是真正大赢家?,《三国演义》之空城计谁是真正大赢家?《三国演义》开篇即讲: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有人把《三国演义》奉为正史,动辄引用,...
赵云和诸葛亮的空城计,哪个在历史上是真的

《三国演义》之空城计谁是真正大赢家?

《三国演义》开篇即讲: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国演义 诸葛亮VS司马懿 谁是空城计背后的大赢家

有人把《三国演义》奉为正史,动辄引用,以为例证,确有不妥之处;或亦有以《三国演义》为纯粹小说,否定其史学性,更有过分之处。笔者独以演义为史学小说,虽为丰富形象,感染读者,抑或夸张渲染,抑或张冠李戴,追求文学笔法,大约限于罗贯中老先生所能掌握的资料,然而其史学性却在于基本以三国基本事件为线索,维护了三国的基本走势,同时其中的许多典故却真的能够发人深省,启迪人生,与“读史使人明智”有异曲同工之妙趣。即错之,且姑妄言之,侃侃《三国演义》给人的启迪。

大文豪鲁迅评三国“状诸葛近妖”,可以说“空城计”这一回有不可磨灭的功绩,且看《演义》中极尽传神的“武侯弹琴退仲达”:

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并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藏匿;诸将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声言语者,立斩;大开四门,每一门上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会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后人有诗赞曰:

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

十五万人回马处,后人指点到今疑。

罗老先生不惜泼墨渲染,极尽诸葛亮神机妙算、未卜先知之能事,与其相比司马懿似乎略逊一筹,司马懿也仰天长叹:“吾不如孔明也!”然而空城计最大的赢家真的就是诸葛亮吗?好吧,我承认诸葛亮赢了,但有聪明的人必能看出,原来司马懿才是空城计最大赢家。谈到这里,许多人不免唏嘘:“笔者是司马粉,黑诸葛亮而来。”

又云:“罗贯中浓墨泼洒,不吝腾挪,岂独抬司马而扁诸葛也?”或者,更为干脆直接:“空城计乃罗贯中凭空搭桥,盖为颂刘贬曹,增诸葛之功,毁司马之名而也,毫无史学价值。”笔者冤枉,以为空城计并非绝无其事,而且符合诸葛司马二人作风,而且对于今天有深刻启迪。

首先,司马懿与诸葛亮这个版本的空城计并非完全杜撰,而是出自晋人郭冲《条诸葛亮无事》罗贯中夸张引用之,原文如下:

亮屯于阳平,遣魏延诸军并兵东下,亮惟留万人守城。晋宣帝率二十万众拒亮,而与延军错道,径至前,当亮六十里所,侦候白宣帝说亮在城中兵少力弱。亮亦知宣帝垂至,已与相逼,欲前赴延军,相去又远,回迹反追,势不相及,将士失色,莫知其计。亮意气自若,敕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又令大开四城门,埽地却洒。宣帝常谓亮持重,而猥见势弱,疑其有伏兵,于是引军北趣山。明日食时,亮谓参佐拊手大笑曰:“司马懿必谓吾怯,将有强伏,循山走矣。”候逻还白,如亮所言。宣帝后知,深以为恨。

然而这段精彩说辞,却并未出现在陈寿的《三国志》中,而是后人裴松之所作《三国志﹒注》中记录并批驳之,认为这是胡诌的野史,毫无可信度,驳文如下:

难曰:案阳平在汉中。亮初屯阳平,宣帝尚为荆州都督,镇宛城,至曹真死后,始与亮于关中相抗御耳。魏尝遣宣帝自宛由西城伐蜀,值霖雨,不果。此之前后,无复有于阳平交兵事。就如冲言,宣帝既举二十万众,已知亮兵少力弱,若疑其有伏兵,正可设防持重,何至便走乎?案魏延传云:“延每随亮出,辄欲请精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己才用之不尽也。”亮尚不以延为万人别统,岂得如冲言,顿使将重兵在前,而以轻弱自守乎?且冲与扶风王言,显彰宣帝之短,对子毁父,理所不容,而云“扶风王慨然善冲之言”,故知此书举引皆虚。

按裴松之批驳之说辞,郭冲在扶苏王司马骏面前诋毁他的老子,“显彰宣帝之短”,扶风王居然慨然称赞,不符合纲常礼数,然而郭冲此说真的是“显彰宣帝之短”吗?这我们就不得不从司马懿和曹家人的微妙关系说起了。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曹操的来历,曹操父亲曹嵩,曾官至大鸿胪(九卿之首)、太尉(三公之末,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长),曹嵩做官,全仰仗他的老子大宦官曹腾,曹腾迎立桓帝有功,破格封侯,而能举贤用人,为世人称道,在当时还是颇有声望的,然而到了曹操时代,外戚、宦官在朝廷内外拉开了长达几十年的权力争夺战,时宦官专权,士人遭受排挤,所以靠大宦官背景呼风唤雨的人,全部被视作异类、低贱之人,遭受天下人的唾弃,曹操从小就生活在阴影之中,时时背着“宦官之后”的骂名。

我们再来看一下,司马懿的身家:

八世祖:殷王司马卬(是项羽所封十八诸侯王之一)

高祖父:征西将军司马钧(次于三公,相当于西部军区总司令)

曾祖父:豫章太守司马量(南昌市长)

祖父:颍川太守司马儁(河南禹州市长)

父亲:京兆尹司马防(首都洛阳市长)

司马懿兄弟八人,个个贤能,有“司马八达”(汉兖州刺史司马朗,字伯达;魏太尉(晋宣帝)司马懿,字仲达;魏太宰(晋安平王)司马孚(北宋司马光是其后人),字叔达;魏东武城侯司马馗,字季达;魏鸿胪丞司马恂,字显达;魏中郎司马进,字惠达;魏安城亭侯司马通,字雅达;魏安平亭侯司马敏,字幼达)之美誉,父亲司马防,家教极严,“诸子虽冠成人,不命曰进不敢进,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问不敢言,父子之间肃如也”,可见司马懿是正牌的知识分子、官宦世家的后代,八达之中亦属排行老二的司马懿最有识略。

六年级下册语文22.空城计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