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民澳大利亚的历史是辉煌的(中国移民澳大利亚)

2022-09-15 21:27:56 作者:Eternity(永恒)
导读:华人在澳洲移民的历史故事:中国移民澳大利亚的历史是怎样的?,中国移民澳大利亚的历史是辉煌的。如果你知道中国移民在澳大利亚的艰难足迹,你会发现我们没有理由不鼓起勇气面对澳大利亚生活和工...
移民澳洲的华人有多少,华人移民澳洲真实故事,中国人移民澳洲有多难

中国移民澳大利亚的历史是辉煌的。如果你知道中国移民在澳大利亚的艰难足迹,你会发现我们没有理由不鼓起勇气面对澳大利亚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

欧洲人于1770年正式踏上澳大利亚大陆。70多年后,澳大利亚在1846年迎来了第一个中国人。从那时起,中国人出现在澳大利亚社会经济发展史上。目前,澳大利亚约有100万中国人。从1万到100万的过程不是一条直线。在此期间,由于反华和白澳政策的多次起伏。

澳洲八大高校7月入学季即将截止,2019申请规划提前了解一下

斯威本大学的刘路新教授讲述了澳大利亚华人移民史的故事。

一般来说,中国移民澳大利亚的历史可以分为六个阶段:

6个阶段 · 1848年前 零星接触· 1848-1853 合同劳动(俗称“卖猪仔”)

· 1853-1877 淘金潮

· 1877-1901 反华政策

· 1901-1973 白澳政策

· 1973-今 多元文化政策

1.零星接触(1848年前)

1788年英国殖民者在澳大利亚建立殖民地流放囚犯后不久,中国人来到澳大利亚。1848年之前,主要来自福建的中国人零星来到澳大利亚工作。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农场或家庭中担任助手。

至于踏上澳大利亚大陆,第一位华人到底是谁,史界尚无定论。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是:1818年来自广州的木匠麦世英是有文件记载的第一位来到澳大利亚的华人,他在悉尼定居,先后娶了两位澳洲太太,于1880年去世。

但刘路新教授认为,麦世英可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中国人,他不是来自

这个国家可能来自东南亚,欧洲人在去澳大利亚的路上乘船。第一个中国人应该是福建人,1846年在悉尼非常繁华的岩石区(The Rocks)登陆。

2. 华工合同(1848-1853)

据悉尼先8年10月3日出版的《悉尼先驱晨报》记载,前一天第一批121名中国工人抵达悉尼进行复垦。此后,合同中国工人进入澳大利亚。

当时,中国正处于清朝道光末年,人口急剧增加,耕地有限,自然灾害频繁。中国工人出国谋生,成为年轻人的绝望选择。

此外,在鸦片战争的第一次结束时,西方国家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为中国工人的出口创造了历史条件。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正在迅速扩张,迫切需要大量廉价各种殖民地开发种植园、矿山、道路和港口。

在澳大利亚,羊毛工业发展迅速,许多农场急需劳动力。据记载,1830年澳大利亚人口只有7万,羊却有数百万。农民要求澳大利亚政府输入外籍工人。由于种种原因,印度等国的外籍工人计划受阻,因此中国工人成为澳大利亚政府的目标。1848年,大量福建人从厦门登船“卖猪仔”来澳大利亚做苦力。

从1848年到1853年,3000多名中国工人在悉尼港登陆,然后分散到新州的各个农场从事农业工作。这些廉价的劳动力一踏上异国他乡就受到歧视,但他们的辛勤工作记录很少。这些中国工人中的一些人在合同到期后回家,但有些人留下来度过余生。

3. 淘金热(1853-1877)

1851年,金矿在澳大利亚的新州和维利亚几个地方被发现。消息蔓延开来,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淘金者,包括中国人。在淘金热期间,中国人在澳大利亚的高峰期达到4万人,这是1901年联邦成立前中国人数最多的时期。

与以往的合同劳动大多来自福建不同,来淘金的华人基本都来自广东。19世纪中期,中国南部处于太平天国时期,形势混乱。当时,香港已被移交给英国,成为中国对外联系的窗口。许多广东人通过香港卖猪仔,当苦力来到南洋,一路往南来到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发现金矿后,消息灵通的广东人怀着一夜暴富的梦想,变卖家当到处借钱举债买来船票,在海上航行三个月,飘洋过海来到墨尔本。

中国淘金者从墨尔本下船后,排成一排,拿着扁担,步行山路到班迪戈等金矿。他们大多数人不懂英语,所以他们必须跟随几个领导者。

来到金矿后,他们过着普通人无法想象的艰苦生活,白天淘金沙,晚上种菜。到1857年,澳大利亚有4万名中国工人,其中大部分都在矿山工作。在班迪戈、巴拉腊特等淘金镇,中国人口占25%。

有趣的是,当时来淘金的几乎都是男人,女人很少。据记载,1861年班迪戈有5000多名中国男性,只有一名中国女性。

反华事件

中国淘金者的到来并不受欢迎。在淘金热的整个时期,中国矿工一直受到矿山的歧视。

自1853年底以来,大量中国淘金者开始涌入,很多人确实淘金。渐渐地,早期发现的金矿几乎被淘汰,一些有经验的中国矿工带领新矿工寻找新矿。由于澳大利亚的金矿是浅层沉积矿,因此很容易开采和发现,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技术。一些中国矿工发现了几个大金矿,其中一个被中国发现的矿脉命名为Canton矿脉,阿拉拉特(Ararat)也是中国人发现的著名金矿。

随着中国矿工逐渐发展自己的金矿,开始引起欧洲殖民者的嫉妒。此外,中国工人努力工作,客观地降低了矿工的工资水平。此外,由于语言障碍和文化习俗的不同,中国工人很少与其他国家的矿工沟通,导致反华情绪日益高涨。这种反华情绪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20世纪60年代初达到顶峰,在此期间发生了两起著名的反华事件。

伯克兰暴乱(Buckland riot)

当时,大约有2000名中国矿工和700名欧洲移民住在维州伯克兰谷的金矿中。随着双方矛盾的积累,1857年7月4日爆发,当天约有100名欧洲移民袭击了中国矿工。中国工人被殴打、抢劫并被赶到伯克兰河对岸,至少有三名中国矿工受了重伤。警方逮捕了13名肇事者,但在随后的审判中,这些暴徒被旁观者鼓励攻击中国工人。

2007年,当地纪念碑纪念活动的受害者在暴乱发生150周年纪念日竖起。

林宾平原暴乱(Lambing Flat riots)

林宾平原暴乱发生在新州扬格镇(Young),也是在1860-1861年这个地区发生的一系列反华事件的统称。

林宾平原暴乱有两个原因。一是悉尼地方议会否决了一项反华提案,二是有传言称1500名中国新矿工前往扬格,欧洲矿工对中国工人的怨恨即将到来。

事件发生在1861年6月30日晚,约2000名欧洲暴徒用枪驱赶中国矿工,摧毁他们的帐篷,抢劫财产,并拉下辫子。大约1000名中国矿工不得不逃跑,并在其他地方扎营。第二天,警方赶到林宾平原抓获肇事者头目,逮捕了另外三人。当时的报纸《Argus》该事件已报告。

林宾平原因这次暴乱事件蒙羞,后来改名为扬格(Young)。

4. 反华政策(1877-1901)
淘金时期来的华人移民不是目的,他们的目的是挣钱。因此,淘金潮结束后,大多数中国人回到家乡做生意,,少数留在墨尔本主要从事三种职业:第一种是做家具,现在墨尔本有很多中国家具店;第二种是菜农,现在在墨尔本维多利亚市场可以看到很多中国人卖蔬菜,有100多年的历史;第三种是继续矿工生涯,在塔斯马尼亚等其他州开采锡矿。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墨尔本、悉尼等大城市的反华情绪在平息一段时间后再次上升。一些在金矿赚钱的中国人来到城市做生意,他们开店或摆摊。到1890年,仅在新州就有近800家商店由中国人经营或拥有。中国人从事的职业越来越广泛,如厨师、烟草种植、洗衣、蔬菜种植、木匠等。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从乡镇搬到城市,关于澳大利亚社会“黄祸”1881年和1888年,新州两次出台移民限制法,各州纷纷效仿。甚至有人认为,各州在移民问题上的一致反华立场也是联邦成立的推动因素之一。

受这些反华政策的影响,中国移民基本上只出不去,人数急剧下降。在1900年澳大利亚成立联邦之前,不到5万中国人在澳大利亚。在此期间留下的中国人尽量不希望他们的孩子学习汉语,甚至改名,也不希望他们的孩子被看到有中国血统。

5. 白澳政策(1901-1973)

澳大利亚于1901年成立,最早通过的法律之一是移民限制法,禁止所有来自欧洲以外的移民。虽然这些白澳政策没有明确写入法律,但已经存在了70多年。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白澳政策的实施严重阻碍了中国移民的进程。

最具代表性的白澳政策是移民“听写测试”移民官常文明的规定,移民官员有权选择任何欧洲语言对入境者进行50个单词“听写”未通过考试的,禁止入境。这是中国移民“度身定做”的规移民官员的目的是防止中国人入境。因此,如果你精通英语,他会用德语测试你。如果你只是精通德语,他会测试拉丁语。最后,总有一种你不懂的欧洲语言。

这是中国辛亥革命。据说澳大利亚的许多中国人支持孙中山和辛亥革命。康有为想到澳大利亚,但担心他不能通过听写测试就放弃了。

白澳政策“成效”显然,到二战开始前,澳大利亚只有不到3万华人,达到了历史最低点。

然而,随着国际经贸关系和人员交流的日益频繁,与时代进步背道而驰的白澳政策几十年来一直受到现实的挑战。

一战

一战期间有约1000名华人符合应征入伍条件,但是在白澳政策下,华裔青年要参军报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除了要满足严格的体格要求,还要面对种族归类等诸多限制。首先你要体检达标,当时的最低身高要求约为163公分,此外还要满足种族的要求。没有显着欧洲血统的人不能入伍澳大利亚帝国军。

然而,206名中国人最终参加了战争,其中最著名的代表是狙击手比利·邢(Billy Sing)。根据墨尔本澳大利亚历史博物馆的研究,比利是一个非常著名的神枪手,杀死了无数的敌人。比利的父亲来自上海,比利在昆士兰的一个农场长大。可悲的是,比利从战场上回来后没有过上好日子,很早就去世了,死时穷困潦倒,身边没有亲人陪伴。直到21世纪初,布里斯班才为比利死后的公墓埋葬了很长一段时间。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出生在澳大利亚的中国人数首次超过了出生在中国的中国人。

二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中国抗日战争开始了。战争后期,澳大利亚接待了1000多名中国人在太平洋英属岛上遭受炮火蹂躏,并疏散到澳大利亚各地。

哥伦布计划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20世纪50年代,澳大利亚实施了哥伦布计划,资助一些亚洲国家和地区的优秀学生在澳大利亚学习。哥伦布计划为澳大利亚输入大量人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澳大利亚一方面面临着人口不足和经济发展受阻的困境。另一方面,它逐渐发展起来,意识到吸收一些有才华的年轻人,为澳大利亚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而不是盲目地阻止亚洲移民。

1957年,澳大利亚当局宣布,居住在澳大利亚15年以上的非白人人口有资格获得公民权。1958年,《移民法》废除了听力测试,取而代之的是更简单的入境评估。

20世纪70年代,白澳政策无法阻止历史前进。1973年,工党澳大利亚总理惠特拉姆正式取消了半个多世纪的白澳政策。

6. 多元文化(1973-今)

20世纪70年代是澳大利亚移民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越南战争即将结束,北越攻占南越,大量越南难民流向世界各地。据统计,澳大利亚接收的越南难民人数是其他国家接收的总和。

语言生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一群渴望学习西方语言和文化的中国大陆学生一直在澳大利亚学习。当时来的大部分都是上海人,很多人卖家具,凑够5000澳元来澳大利亚。这些人的经历也很坎坷。有些人来辛万苦来到澳大利亚。当他们下飞机看到如此荒凉的景象时,他们立即乘飞机回家。大多数人都留下来了。当时墨尔本街头到处都是拿着大盒子的中国学生。肥皂和被褥都带来了,有些人无处可住,在街上睡觉。

自1985年以来,这些来自中国的语言学生出现在87年和88年的高峰期,一度达到5万人。1989年之前在澳大利亚学习的中国学生后来获得了霍克政府的特别批准。这些815和816签证学生已经成为澳大利亚中国社会的新力量。后来,他们还申请了中国的家庭,掀起了一股小移民潮。

留学生与商业移民

20世纪90年代中期,澳大利亚继续吸引大量中国学生出国留学,其中大约四分之一留在澳大利亚。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一批投资商业移民加入了移民大军。然而,这两种移民不同于早期移民,属于理性和正常的国际流动。

如今,澳大利亚的中国人口已经达到100万,其中近50万澳大利亚中国人在家说中国方言。去年,超过12万中国学生来澳大利亚学习,100万中国游客来澳大利亚观光。中国也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去年年底,澳大利亚和中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人员交流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如今,国际化已成为大势所趋,澳中经贸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中国移民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代澳大利亚华人移民继承了祖先勤劳的优良传统,弘扬了新一代知识分子和技术人员的智慧,继续书写澳大利亚华人移民辉煌历史的新篇章。

(转自 澳洲佳)

澳洲移民政策演变历程总结,过去和现在,请把握好您的移民时机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