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历史上真正的火烧博望坡(还原历史上真正的刘备)

2022-09-15 21:46:55 作者:瞧你狗一般的贱样
导读:历史上真实的火烧博望坡,还原历史上真正的火烧博望坡 首先,历史上博望坡之战的导演是刘备,而不是诸葛亮。 二是建安七年(公元202年),诸葛亮还没有出山(诸...
诸葛亮投刘备首用兵,即火烧博望坡,历史上博望坡之战是怎么回事

还原历史上真正的火烧博望坡

首先,历史上博望坡之战的导演是刘备,而不是诸葛亮。

火烧博望坡并不是诸葛亮的杰作,真正的指挥者竟是刘备

二是建安七年(公元202年),诸葛亮还没有出山(诸葛亮21岁)。

第三,战争的原因是刘彪试图利用曹操北上攻击袁尚的机会攻击徐都。他派刘备领导进攻。刘备和曹操夏侯敦军队在博望中相遇,并开始了战争的结束。不是曹操平定了河北,而是刘备北上攻击曹操,曹操派军队抵抗。

第四,这是一场小战役,不是小说里说的,夏侯敦军有十万人。

第五,夏侯敦军队的死亡和伤势并不严重。曹军的李典早就预料到刘备会伏击军队,于是指挥军队攻击刘备,救出夏侯敦。两军撤退后,战争结束时,刘备只是小胜。

第六,不像小说里写的那样,用火攻打曹军。刘备只是烧毁了自己的营寨,用伏兵的计划称这场战斗为“博望坡之战”更恰当。

以下是史书原文:

《三国志·魏志·《李典传》:刘表使刘备北入,到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敦拒之。一旦准备烧屯,敦率诸军追击,典称:“贼无缘无故退,疑必有伏。南路狭窄,草木深,不可追。”敦不听,与于禁追之,典留守。敦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救至,甚至散退。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荆州的英雄越来越多,他们怀疑自己的心,阴御之。拒绝夏侯敦和于禁等于博望。久而久之,先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藏,敦就会被伏兵打破。

火烧博望坡背后的秘密

刘备在新野驻扎了七年多,只有一次军事行动。刘彪让他进军徐县。他通过万县(南阳)、博望(南阳东北60英里的博望驿)、长山(方城山)到达徐县西南部的叶县。守护叶县的曹军将军是夏侯敦。在夏侯敦下,有两位将军,李典和于禁。

这场战斗打得很好:有路边伏击战术,击败夏侯敦亲自与于禁率领的追兵(李典不主张追刘备,夏侯敦指定留在叶县)。

李典不主张追击,是对的。第一,刘备未曾损兵折将,就忽然撤退,很像是“有诈”。第二,叶县以南,通往博望的道路是方城山的山口,又窄又长。两边都有茂盛的植被,刘备可能布置了伏击。夏侯敦不听李典的话,遭受了巨大的失败。

刘备除了用伏击部队袭击夏侯敦的追军外,还用火烧山路两旁山上的植被吗?这是可能的,但没有必要。此外,如果在秋冬的干燥日使用火灾,不仅夏侯敦和于禁的士兵将被烧毁。

诸葛亮为刘备的胜利指挥了刘备此时是否拜访了诸葛亮三次,邀请诸葛亮当军师?

我们知道,在李典参加曹操围攻叶县之前,打败夏侯敦追军。建安九年二月至八月末围攻叶县。

诸葛亮在后主阿斗的建兴五年(公元227年)写他的《前出师表》,说了以下几句话:“先帝不以臣卑鄙、猥亵自屈,三顾臣在草庐,顾臣以当下的事,由是感恩,于是许先帝驱驰。后值倾覆,在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险之间,二十有一年。”

可爱的裴松之,在这几句话下,注得很清楚:“刘备以建安13年(公元208年)败(于曹操),遣亮使吴。梁以建兴五年抗表北伐,自倾覆至今20年。然而,刘备在败军前一年遇到了梁。”

不仅如此“火烧博望坡”而且诸葛亮当时还在隆中高卧,从来没有在那里“新野”刘备的营地,向刘备“假”对关、张与关平、刘封四人获得剑与印的命令,叫关羽带一千“民兵”所谓埋伏在博望之左的所谓埋伏“豫山”,叫张飞带一千“民兵”所谓埋伏在博望之右的所谓埋伏“安林”;又称关平,刘封各带500“民兵”,在博望坡之后埋伏。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命令这四个人等待赵云和刘备对夏侯敦的对抗。他们欺诈失败,退出博望坡,一起放火。他们遵守命令,果然杀死了夏侯敦“尸体遍野,血流成河”。

《演义》的作者说夏侯敦是一个进攻者,刘备是一个被攻击者。他从未深入考试过:刘备是进攻者,夏侯敦只在刘备撤退后才进攻“追击”是的。《演义》的作者把夏侯敦说成是从南到北的,在新野的东北许昌之太茫然了。

张冠李戴的火烧博望坡,实际上和诸葛亮没有半点关系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