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代坐佛被淹半个世纪,石窟专家呼吁进行调查和保护

2022-09-27 12:39:35 作者:天生的傲骨子
导读:唐代大坐佛和周边千佛造像因四川仁寿县黑龙滩水库建设而被淹没,原标题:大唐代坐佛被淹半个世纪,石窟专家呼吁进行调查和保护 48年前,一尊建于唐代的大坐佛和周边的千佛造像因四川仁寿县黑龙滩水...
大型唐代坐佛被淹半世纪重露面

原标题:大唐代坐佛被淹半个世纪,石窟专家呼吁进行调查和保护

48年前,一尊建于唐代的大坐佛和周边的千佛造像因四川仁寿县黑龙滩水库建设而被淹没于碧波之下,以至于成了传说。澎湃新闻近日获悉,随着水库水位下降,这一几乎成谜的大佛胸部以上终于露出水面。

大型唐代坐佛被淹半世纪重露面,石窟专家吁勘察保护

前四川省仁寿县文化局长、前乐山大佛文物保护管理局局长徐成村最近接受了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说:“几十年来,这尊大坐佛几乎从未出现过。当我得知佛像再次露出水面时,我非常兴奋。很难保护这尊重现在水下的雨季一到,水位就会上升,很快就看不见了。”

中国一位著名的石窟研究专家告诉《涌动新闻》,如果当地条件允许,他们可以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尽快调查、拍照、记录,甚至三维扫描,因为文献的收集和保护也是文物保护的一种方式。

位于四川省眉州市仁寿县龙泉山深处的一座海拔760米的悬崖上,最大、唯一的半身胸佛(仁寿高家镇牛角寨大佛),建于唐代神龙三年(公元707年)。比乐山大佛早6年,是乐山大佛的蓝本。“中华第一胸佛”。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仁寿县有一个巨大的坐佛淹没在水库下。澎湃新闻从仁寿县相关文物保护人员处获悉,半个世纪前,随着黑龙滩水库的建设,一尊建于唐代15.8米的大坐佛和周围的千佛像淹没在碧波下,没有任何照片和记录,成为一个神秘的传说。最近,随着水库水位的下降,半个世纪未出现的大佛胸部以上终于浮出水面。


仁寿黑龙滩水库位于水波下的唐代大坐佛


黑龙滩水库水位下降后,清理后的唐代大坐佛可以在胸部看到清晰的石刻纹 ,图为仁寿县文管所提供


唐代神龙位于四川仁寿高家镇牛角寨,三年三年。

“我的家乡是四川省仁寿县。在古代,仁寿是一个相对偏离的地区。唐代大坐佛的位置是古仁寿,直到20世纪50年代成立,通往成都等地的交通要道——太乙坝。黑龙滩水库建成后,所有这些石刻都隐藏在水下。”前四川省仁寿县文化局长、前乐山大佛文物保护管理局局长徐成村接受了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电话采访中确认了这一消息。据他介绍,这个暴露在水面上的大佛龛是一个长方形的平顶神龛,高18米,宽9.5米,深6.5米。洞穴里有一尊弥勒佛坐像,高15.8米,头饰螺髻,右手握在膝上。坐在素面台上。还有近200尊15窟造像。旁边有近200尊15洞雕像。在古代石刻大坐佛最多的四川,出水大佛的高度目前排名第六,分别是乐山大佛(71米)、荣县大佛(36米)、齐山坐佛(23米)、资阳大佛(22米)、安岳黄觉大佛(16米),也是全川10座15米高的大佛中排名第十的。查遍全国,唐代只有十尊石刻大坐佛,高度超过15米。除四川外,只有龙门奉先寺、彬县大佛、宁夏须弥山大佛。由此可见,位于黑龙滩深潭的大坐佛的价值不言而喻。


太乙坝


黑龙滩水库

“1958年前,我在仁寿县‘粮仓’借田区工作,经常去县会议。特别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佛像左侧有一座小寺庙,改为借田区杨柳乡管辖的农村小学。由于学校的检查,我和学校里只有一个左姓先生一起吃午饭。同时,有一次仔细观察石刻,大多是佛像,大小不一,星罗棋布,栩栩如生……”徐成村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我对这个地方印象太深了。除了往返区县的会议,我和妻子也在这里认识。我现在八十多岁了,我们一直在一起。所以有时候我们的女儿笑我‘董永是槐树的媒介,你是大佛的媒介’。”

徐成村在《黑龙滩碧波中惊现千年石刻古佛》一文中专门介绍了这条古道:“出城北,上成都,越望峨,店铺过高,艰辛翻过阴气沟,看不见天空。下山后,我突然开朗起来,去了一个开阔的地方。这是历史时期。古陵州北出境川西坝成都省要衢——太乙坝。环顾四周,右边一落千丈,令人胆寒,左边一段不高的山丘形成屏障,悬崖上刻着无数的石刻。耀眼的人,曾被誉为蜀中遗墨尤多的清朝举人史致康‘登仁寿域’四个大字各长一丈,北端离地15米高。一尊弥勒佛像坐得很好,手里拿着佛珠,高16米,宽12米。据《中国文物地图集》记载,杨柳镇新村东北900米唐代1.5米以上的青沙悬崖上有195尊佛像……”


黑龙滩水库露出水面的石窟遗迹

仁寿县一直是四川省著名的严重干旱县,“雨水流出,无雨吃水,十年有九旱,水贵如油”,可以说是仁寿县严重缺水的真实写照。20世纪70年代,为了抗旱,解决农业灌溉问题,仁寿黑龙滩水库建成了四川省第一个大型储蓄灌溉项目。在黑龙滩的高山峡谷起271米长的堤坝,锁住了都江堰3.6亿立方米的清水,湖面23.6平方公里。水库上游主航道上的大坐佛和周围的千佛造像也淹没在碧波下。“当农田需水季节水位下降时,一些遗迹会随着水位的变化而局部或全身出现。但这个大坐佛从来没有出现过,有时只是头隐约看到一点,有时乘船经过,也只看到水下隐约的影子,像海市蜃楼。几十年过去了,佛像又露出出水面,内心激动不已。”徐成村对澎湃新闻说:“文革时期,这尊大坐佛的脸被毁了。经过半个世纪的水浸泡和侵蚀,除了苔藓和水腐蚀的痕迹外,佛身仍然清晰完整。目前,大佛的水上部分约8米。大佛所在的龛窟里长满了茂密的植物,遮住了大佛的肩膀和脸。只能看到大佛身上的法衣线条唐风扑面而来,双手放在膝盖上,剩下的就是深潭。”

徐成村今天能否弥补当年技术文保理念等问题留下的遗憾,“在黑龙滩深水季节,你根本看不见。只是这几天农田用水多,水库水位下降,浮出水面。雨季一到,就会再次淹没。当然,我们现在有很多新技术,但是如果要保护,项目会很大。”

今天,一位国内知名石窟研究专家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四川和重庆今年雨量较小,许多水库的水位下降。采取措施保护这种水库已经建成,淹没在水下的大佛是不现实的。石刻最怕的是一冷一热。它一直在水下,但可以保存下来。但是,如果当地条件允许,可以利用水库水位低、大佛露出水面的难得机会进行勘察、拍照、记录甚至三维扫描,因为文献的收集和保护也是文物保护的一种方式,这对今后川渝佛教造型的比较研究也有意义,包括其挖掘时代、石刻造型风格等。”


龙岩古人墨迹

据当地文物界人士介绍,由于黑龙滩水库的建设,除了淹没在水下的唐代大坐佛和周围的千佛雕像外,一些石窟还浸泡在水下,与太乙坝石刻相望“龙岩”遗迹。

仁寿县志记载:“陵州(仁寿古称)多以龙名,若龙兴、龙居、龙泉、龙岩······龙岩石雕刻在龙卧岩下·····”古人依山取势凿岩为龛,长30多米,高20多米,在深10多米的洞穴里,刻着一条近10长的龙,俯卧而卧,栩栩如生,故称“龙岩”。“龙岩”太乙坝石刻和太乙坝石刻都在太乙坝“盆形”太乙坝石刻位于悬崖上方“盆形”龙岩遗迹位于西南边缘“盆形”东北边缘。在黑龙海滩出现之前,人们不得不看到龙只能在低处抬头看。黑龙海滩建成后,形成了自然奇观:洞穴中的石龙大部分都腾在湖上,小徐在碧波中漫步,就像龙在水中游泳一样,壮观。在黑龙海滩出现之前,人们不得不看到龙只能在低处抬头看。黑龙海滩建成后,形成了自然奇观:洞穴中的石龙大部分都腾在湖上,小徐在碧波中漫步,就像龙在水中游泳一样,可以壮观。“龙岩”二字,气势雄伟,清晰可见。


龙岩弥勒佛像

“龙岩”左悬崖上有唐代弥勒佛像和碑文题记。1983年,仁寿县文化局在全县开展“普查文物”工作。翻阅历史资料时,普查人员发现古陵州志上有“文同北宋熙宁四年知陵州后,在龙岩写怪石墨竹,两壁摩岩隐隐有光·····怪石墨竹没有墨迹,没有镂痕;用水涤石,点画依旧”等记载。于是立即进行了现场调查和走访。经过非常艰苦的工作,我发现了珍贵的文同真迹:临江悬崖约4.5米高,3米高.5米宽,2.5米深的龛窟,一尊近3米高的佛像静静地坐着,左右悬崖杂草丛生,杂草丛生,对称近2米高,1米高.5米宽的平面石墙,用水洗净,顿觉墙面变了,逐渐出现墨迹,详细观察,原来是一段整齐的字迹,文字说:“霜月澄凛,天风清劲,御史公刚明英雄之气,其钟于斯云。五年冬十月乾道。乾道五年冬十月。峨眉杨季友”。字迹突然出现,普查人员兴奋不已,于是立即清理了佛像右侧的石墙。幸运的是,文同的墨水出现了。虽然时间太长,历经沧桑,很难看清作品的全貌,但墨竹主杆苍劲,根系繁茂,叶片多姿却一目了然。

水库水位下降唐代坐佛露真容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