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欺诈方式主要有哪些

2024-06-11 09:58:13 作者:
导读:我们每个人都要接触到劳动合同,并且我们国家经常会出现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做手脚侵害就职人员的合法权益的现象,因此,我们就需要了...

劳动合同欺诈方式主要有哪些(劳动合同欺诈的法律后果)

  利用合同进行copy欺诈,是不法分子赚钱的一种手段,可谓花样繁多。但这种迷惑也急于赚钱的人们的手段,其实并不高明,避免上当,人们只须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  1、俏货引诱。 利用紧缺畅销商品,诱人签订购销合同,骗取预付款或定金。  2、鱼食诱饵。 先履行几份小额合同,制造履约能力强、信誉好的假相,骗取信任后签订大额合同,骗取大量货物或大额货款,然后销声匿迹。   3、移花接木。 让对方看别人货物,一旦签约骗取对方货款或定金后,便再无踪影。  4、假冒身份。 私刻公章,伪造企业,然后与人签订合同,骗取货款或货物;通过关系或采取挂靠等方式,骗得集体企业、国有企业的营业执照,借此行骗;假冒石固得井罗居衡具有一定知名度、信誉度来自企业的名称,骗取信任签订合同;骗取单位的空白介绍信、盖有合同章的空白合同,骗签合同感官木读跳员整阶。   5、设置圈套。 事百多议商团承非鸡深包先精心设计并诱人签订根本无法履行的加工承揽合同。被骗方落入圈套后,合同不但无法履行,而且事先支付给骗方的定金和原料无法追回。   6、设托骗卖。 即买方是卖方的托儿由宗叶依殖读

我们每个人都要接触到劳动合同,并且我们国家经常会出现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做手脚侵害就职人员的合法权益的现象,因此,我们就需要了解那些劳动合同欺诈方式,以便维护自己的权益。接下来的文章中,小编收集并总结了一些劳动合同的欺诈方式。

一、劳动合同欺诈方式主要有哪些?

(1)以虚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的名义签订合同的。

(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这里所称的票据,主要指能作为担保凭证的金融票据,即汇票、本票和支票等。所谓其他产权证明,包括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以及能证明动产、不动产的各种有效证明文件。

(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5)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这里所说的其他方法,是指在签订、履行经济合同过程中使用的上述四种方法以外,以经济合同为手段、以骗取合同约定的由对方当事人交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定金以及其他但报财物为目的的一切手段。

二、可解除与不可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1.下列情况企业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①在试用期内发现不符合上岗条件的。

②职工不履行劳动合同,经企业提出警告后,仍不改正的。

③职工被除名、开除、辞退、以及被劳动教养、判刑的。

④职工因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终结,经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具有劳动能力,企业分配适当工作,本人不服从的。

⑤经有关部门批准企业宣告破产,或濒临破产处于法定整顿期间的。

2.下列情况企业不得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①劳动合同期限未满,又不符合解除劳动合同有关规定的。

②患有职业病或因工负伤,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符合评残等级的。

③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的。

3.下列情况职工可以提出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

①经国家有关部门确认企业劳动安全卫生条件恶劣,严重危害职工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的。

②企业不能按照劳动合同规定,保证支付劳动报酬和其他福利待遇超过三个月以上的。

③企业不履行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国家法律和有关政策规定,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

④经批准出国或赴港、澳、台定居的。

⑤经企业同意自费考入大中专院校学习的。

4.下列情况职工不得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①由企业公费培训没有达到协商规定服务期限的。

②在企业中担任重要生产经营、科研任务,任务未完成的。

以上就是小编总结的有关于劳动合同欺诈方式的全部内容。劳动合同是合同的一种,主要是受合同法约束,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合同都受法律保护,那些无效合同就是这样,因此很多用人单位抓住了这个细节来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应适当了解。



延伸内容:
优秀解答:30668
公司劳动合同欺骗的情况有哪些 答:法律分析:公司劳动合同欺诈的情况包括岗位发生变化、工资变低、公司情况失真、劳动者被迫辞职等行为。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条 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
热心探索用户: 你是My的信仰 点赞
优秀解答:73118
公司劳动合同欺骗的情况有哪些 答:法律主观:公司使用欺骗方式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形包括:公司的情况失真、与劳动合同的约定条款不一致等。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存在欺骗的,任意一方可以反馈到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认定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
热心探索用户: 艺心法务 点赞
优秀解答:19706
劳动合同诈骗罪具体是什么 00:33 回答: 法妞问答律师在线咨询 时间: 2020年07月04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违法的劳动合同主要形式有哪些 答:2、采用胁迫、乘人之危的手段,以损害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强迫对方签订的劳动合同。如合同期满后强迫续订劳动合同。 3、采用欺诈的手段,故意隐瞒事实,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如虚假承诺优厚的工作条件。 4、订立程序形式不合法的劳动合同。如双方当事人未经协商,或者未...
热心探索用户: 人间烟火vva 点赞
优秀解答:58344
用工欺诈是什么意思以及劳动用工中欺诈的界限 答:劳动用工中欺诈的界限:用人单位需要主动履行告知义务,告知的范围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劳动者承担被动告知义务,且范围仅限于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二、【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
热心探索用户: 林佳楠律师 点赞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