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勺状司南”的来历 别再说“司南像一把汤勺”了(司南上的磁勺是什么材料)

2022-09-12 23:51:08 作者:陌路独白╰╯
导读:“磁勺状司南”的来历 别再说“司南像一把汤勺”了,“磁勺状司南”的来历 别再说“司南像一把汤勺”了“磁勺状司南”的来历国人鲜少有不知道“...
这个日本人至死都坚持日本是中国的一个省

“磁勺状司南”的来历 别再说“司南像一把汤勺”了

“磁勺状司南”的来历

说说 司南 到底是不是一把磁勺

国人鲜少有不知道“司南”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司南被等同于指南针,被认为是古代中国人所发明的最重要的方位仪器,是世界上最早的磁性指南工具。

对司南的常见描述如下:

“汉代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制成指南工具,称为‘司南’。司南的形状像一把汤匙,放置在铜制的方形地盘中,地盘四周刻有24个方位。司南在光滑的盘中转动,当它停下来时,匙柄就指向南方。”

图:50年代,依据王振铎的见解复原的司南模型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一款司南模型(形制如上图)。因为广泛宣传的缘故,这款模型成了国人对司南的最具体印象。约自2000年左右起,大众渐渐开始了解到这款司南模型的来历,知晓其乃是四、五十年代由历史学者王振铎根据个人见解所复制,真实的“司南”究竟是不是这个模样,迄今并无学界共识。

王振铎之所以认为司南是一把磁勺,乃是基于东汉人王充在《论衡·是应篇》中的一句话:

“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

大众同时也了解到,同款磁勺状司南模型,在作为国礼赠送给苏联时,使用了古人所没有的现代工艺。此说来源,是自然科学史学者李志超。据李披露:

图:王振铎40年代绘制的司南复原模型图

“在笔者所曾执事的中国科技大学科学史研究室,老主任钱临照院士曾亲口对笔者陈述一段往事:1952年郭沫若率团访苏,要带礼物,决定做个司南。任务下到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就由钱老先生主办。他们找到最好的磁石,叫琉璃厂玉工照王振铎的复原件做。做得倒是漂亮,可就是不指南。期限紧迫,只好拿那磁勺放在大电磁铁里做人工磁化。”

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孙机,曾在文章中称,留在国家博物馆内做陈列之用的司南模型,也是“用人工磁铁制作的”:

“王振铎先生根据他的理解制作的‘司南’,是在占栻的铜地盘上放置一个有磁性的勺。此勺当以何种材料制作?他说:‘司南藉天然磁石琢成之可能性较多。’可是天然磁石的磁矩很小,制作过程中的振动和摩擦更会使它退磁,这是一宗不易克服的困难。王先生于是采用了另两种材料:一种是以钨钢为基体的‘人造条形磁铁’,另一种是‘天然磁石为云南所产经传磁后而赋磁性者’。汉代根本没有人工磁铁,自不待言;他用的云南产天然磁石也已被放进强磁场里磁化,使其磁矩得以增强。这两种材料均非汉代人所能想见,更不要说实际应用了而后来长期在博物馆里陈列的‘司南’中的勺,就是用人工磁铁制作的。”

不过,王振铎生前的助手、国家博物馆副研究员李强,并不同意孙机的说法。

图:西汉铜勺(图片引自:赵晓军,《西汉未央令官铜勺及其相关问题》,《洛阳考古》2014第4期)

据李介绍,王振铎的司南复原实验分两步。第一步是在四川南溪李庄进行,时为1945年10月。李庄环境艰苦,“第一,无法找到有一定磁力的磁石;第二,也没有合适的玉工和相应的设备。”只好因陋就简,“借用高校和研究院的设备,对钨钢做的勺进行磁化,来做磁勺的指南的实验。”第二步是在南京进行,时为1947年8月。王振铎“在万难中找到天然磁石,用传统工艺制成磁勺,进行了实验。”换言之,王并不是刻意违背复原工作的原则,要用古代没有的人造磁铁来做实验。

此外,李强还特别指出:“出土文物、后人复制模型、馈赠礼品是三种不同属性的事物”,“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中的通史陈列里,从来就没有,也没有必要使用人工磁铁制作的模型来做展示。”——值得注意的是:李没有否认作为礼物送往苏联的磁勺状司南模型,使用了古人所无的人工磁化技术。

以上,乃是“磁勺状司南”的大致来历。

请不要再坚持认为 司南的形状像一把汤勺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