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时期三藩之乱: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和靖南王耿精忠(康熙三藩之乱死的人多吗)

2022-09-12 23:54:44 作者:心似狂潮
导读:康熙时期三藩之乱: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和靖南王耿精忠,康熙时期三藩之乱: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和靖南王耿精忠康熙时期所谓三藩,指的是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和靖南王耿精忠。...
康熙平定 三藩之乱 后,除了吴三桂之外,另两个藩王结局如何

康熙时期三藩之乱: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和靖南王耿精忠

康熙时期所谓三藩,指的是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和靖南王耿精忠。清军入关以后,因为八旗兵力不足,为了对付农民起义军和南明职权的反抗,不得不依靠明朝的降官来进行武力镇压。顺治年间,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被派驻到云南、广东、福建三地,在清军南下期间,他们对于击败农民军和南明政权,做出了很大贡献,被册封藩王,但是他们的权势也随之恶性膨胀,拥兵自重、跋扈异常、为害一方。

清代癸丑年是那一年

三藩拥有重兵,久据数省。平西王所属兵力五十三佐领,绿营兵一万二千,丁口数万,平南王、靖南王各自兵力十五佐领,绿营兵各有六七千,丁口各自两万。平西王吴三桂兵强功高,四方精兵猛将多归其部下,清廷又升其部将王辅臣为陕西提督、李本深为贵州提督、无之茂为四川总兵,马宝、王绪等十人为云南总兵。三藩势力几乎占了全国的一半。

三藩之中,属吴三桂的势力最大,十分骄横、独自为政、不把朝廷放在眼里。顺治时,江南民心不服,南明的抗清势力时起时伏,清廷不得不以三藩作为屏障,康熙亲政后,南明势力已经被消灭多时,满汉的民族矛盾也日趋缓和,自然不能坐视三藩割据称大,危害国家的统一。

康熙十二年,即公元1673年,平南王尚可喜因为年老,向朝廷请示回辽东颐养天年,同时奏请康熙令其子袭封王爵,继续驻守广东。康熙皇帝见撤藩时机成熟,准许尚可喜告老还乡,却不准其子承袭王位,并以广东已经平定为由,命其所属官兵们留广州府,改由广东提督管辖,康熙的这一撤藩决定,极大地震惊了平西王吴三桂和平南王耿精忠。

吴三桂和耿精忠于是上书提出撤藩申请,想试探朝廷的态度。康熙在与朝中大臣商议时,许多人都说是吴三桂等人是假意撤藩,不能撤藩,否则的话他们会起兵造反的。康熙认为吴三桂早就有了起兵谋反之心,撤藩他要反,不撤藩他迟早也要反,倒不如先发制人,于是康熙力排众议,果断地批准吴三桂和耿精忠的撤藩请求。吴三桂一见撤藩令,立即起兵造反,于是便有了长达8年的三藩之乱。

当时西南地区南明还有一定势力,民族矛盾还比较尖锐,吴三桂利用这种情绪,打出了反清复明的旗号,云南、贵州、湖南、四川、陕西等省份纷纷响应,耿精忠、尚可喜儿子尚之信也先后起兵,声势浩大,三藩势力一下子推到了长江,占据了半个中国。吴三桂等人发动叛乱,不仅给清廷带来军事上的震动和失利,而且在人心方面也带来了极大的变动。

吴三桂反叛的消息传到京城,北京一夜之间发生数起纵火事件,杨起龙还假称朱三太子发动起义。后来,察哈尔蒙古也发懂了叛乱,这些都是年仅二十岁的康熙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少年就显英雄本色的康熙临危不惧,他调集清军主力讨伐吴三桂,而以剿抚兼施的策略分化尚之信、耿精忠。尚之信、耿精忠果然在形势稍有不利的情况下有投降清廷了。吴三桂的处境从此日益孤立,接连失利。

康熙十六年,吴三桂眼见日暮途穷,生了场大病死去,其孙吴世藩在摇摇欲坠中又苦苦支撑了三年。1681年,当清兵抵达昆明城时,吴世藩等人自杀,三藩之乱被平息,反叛又降清的尚之信、耿精忠也分别被清廷处死。

三藩之乱,历时八年,这场战乱虽然吴三桂等人力图披上民族色彩的外衣,但本质是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分配权利的斗争,是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之间的殊死斗争。康熙平定三藩之乱,是清朝前期的一件大事,三藩平定后,康熙将官吏选任大全收归中央,原来各自独立的吴、耿、尚等部队,除了吴部调往边境驻防外,其他均编入八旗,同时在福州、广州、荆州增设八旗驻防,广西、云南派驻绿营兵,清朝中央统治的集权得以集中和加强,清王朝真正完成了对中国大陆的统一,另外三藩财产被没收归官,充作军饷,并清除滇、粤、闽等地方积弊,为清朝整顿边区,巩固疆域创造了条件,并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奠定了基础。

三藩之乱 吴三桂葬身无处,另一人却被守陵230年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