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海报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bbc纪录片)

2022-09-20 19:19:37 作者:心里的小鹿撞死了
导读:英国历史学家迈克尔·伍德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你可能不敢相信,几十年前,一个生活在曼彻斯特的15岁或16岁的英国男孩对中国诗人杜甫的诗着迷。” 迈克尔,英国历史学...
一周电影口碑榜 9部好片5部女性电影,为女权呐喊不是喷喷papi酱那么简单

“你可能不敢相信,几十年前,一个生活在曼彻斯特的15岁或16岁的英国男孩对中国诗人杜甫的诗着迷。”

迈克尔,英国历史学家·伍德说,他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来自杜甫。在采访中,他可以随意背诵杜甫的几首诗,包括长诗《壮游》:“过去十四五年,我去了翰墨场。斯文崔魏徒,像班扬一样……”

汉式文化 为世界呈现一个新的中国面孔

近日,伍德在英国广播公司执导的单集英文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以下简称《杜甫》)(BBC)广播,引起广泛关注。

BBC海报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这是一部“因爱而生的作品”

“对我来说,《杜甫》其实是一部出于自私和爱而诞生的作品,”伍德在最近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多次提到他对杜甫的爱,强调这部59分钟的纪录片是他的“心爱之作”。

伍德1948年出生于曼彻斯特。上中学时,他在当地一家书店发现了一套外国文学翻译,其中一本是杜甫诗集。

“读完第一句话后,我着迷了。它把我带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我从未知道的世界,它是如此丰富和美妙。从那以后,这些诗一直留在我的心里。”

后来,他先后了解了李白、孟郊、白居易以及更多的唐代诗人,“他们和杜甫一样,这么多年过去,从未离开过我。”

四年前,伍德在那里BBC追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大型英文纪录片《中华故事》被许多中国人所熟知。杜甫的拍摄也与这部电影有关。

BBC海报纪录片《中国故事》。

十年前,他去中国拍摄《中国的故事》。在此期间,他去上海参观世博会,与观众交流,问他们最喜欢中国历史上的哪个朝代。结果令他惊讶,“每个人都回答唐朝,几乎每个人都提到杜甫”。

“杜甫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如此重要,但在西方却鲜为人知,”他有了为杜甫单独制作纪录片的想法。

去年秋天,梦想终于实现了。他和摄影团队从杜甫出生地河南巩义出发,沿着杜甫的足迹重返西安、成都、重庆、长沙等地,跨越半个中国,从西方人的角度介绍中国“诗圣”一生动荡不安,忧国忧民。


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截图

影片中,伍德不仅称赞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通过哈佛大学著名汉学家宇文的评价,杜甫与西方文学大师但丁和莎士比亚相媲美,对中国诗歌和文化的悠久传承给予了高度评价。

为了更好地向西方观众传达杜甫诗歌的含义,他邀请了英国国宝演员伊恩,《指环王》中甘道夫的演员·麦克莱恩背诵了15首杜甫诗。

“杜甫被称为诗人,低估了他在中国文学中的重要性,因为他的地位仅限于诗人。在西方文化中,没有人与杜甫完全匹配,一个反映了整个文明情感和道德的人物。”伍德这样评价杜甫。

“了解中国需要一生”

伍德作为历史学家,最专业的研究领域是中世纪历史。作为纪录片导演,他希望“历史让观众感受到温度”。

他制作的120多部纪录片中,大多数与历史有关 ——《追求文明起源》《亚历山大东征传奇》《印度故事》《英格兰故事》等。

他撰写和主持的《中国故事》从普通中国人的角度追溯了中国5000年的历史,讲述了中国从古代夏商周到改革开放时代的巨大历史变化。

在纪录片《杜甫》中,他也在追求中国古代诗歌传统在当今中国的传承和意义。他告诉记者,他在中国的实地采访和拍摄中找到了答案,印象深刻。

“在成都杜甫草堂前读《春夜喜雨》的小女孩,每月去杜甫草堂的成都老人,湖南读诗会的成员,为杜甫诗歌作曲演唱的大学生……从他们身上,我清楚地看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没有消失,一直在继续。”


伍德在成都杜甫草堂与当地小女孩合影。(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伍德认为,纪录片导演必须对自己拍摄的国家家文化,“拍摄中国时,你必须把自己当作中国人来看待问题……你必须与中国文化产生共鸣,否则观众无法理解你拍摄的东西”。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伍德因旅游或工作而访问了中国十多次。他还记得第一次来中国时,“人们穿着同样的灰色和蓝色中山装”,但从那以后,“中国经济和国家整体变化太大,已经成为另一个世界”。

他把这段历史聚焦在纪录片《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中,认为“西方人要想真正了解中国的现在和未来,就必须了解过去40年中国发生了什么。”。

为了这部电影,他去安徽采访了小岗村的农民,去温州与拿到第一份工商执照的个体经营者交谈,站在香港对面的海角,在现在装满巨大集装箱的港口讲述深圳的传说。“只有这样,改革开放的复杂故事才能告诉西方。”


纪录片《中国改革开放的故事》截图

伍德经常称自己为中国文化“局外人”。

“对于像我这样的局外人来说,理解中国需要一辈子。经过多次往返中国,我开始理解中国人看待世界的方式,以及他们的幽默和社会方式。”伍德说,“虽然东西方价值体系在基本框架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在很多方面并不完全相同,理解中国需要终身努力。”

“文化交流可以消除偏见”

伍德认为杜甫在英国播出“恰逢其时”,在疫情阴霾下发出微弱的光芒,为西方观众提供新的视野,“让他们看到中国,了解中国人的感受和想法”。

纪录片播出后,伍德收到许多西方观众的积极反馈,“他们告诉我,很高兴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看到一部关于中国文化的纪录片。”。还有观众问他在英国哪里可以在网上买到杜甫诗集的英译本,想在家隔离期间集中精力阅读。

“英国人因为这部小纪录片而对中国感兴趣,”伍德说,“纪录片产生了实际影响,帮助不同文化的人相互理解,这就是为什么我喜欢制作纪录片。”

除了纪录片导演和主持人外,伍德还是曼彻斯特大学的公共历史教授和英中理解协会主席。“我是文化交流的坚定信徒,坚信文化交流可以促进不同民族的相互理解,消除偏见。”


伍德在成都杜甫草堂与当地老人交流。(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他提到他的家乡曼彻斯特与中国有着深厚的关系“中国城”,有“英国最好的中餐厅”,还有一所著名的大学,吸引了欧洲最多的中国学生——曼彻斯特大学。

“每年9月,当你走到曼城市中心通往大学的街道上时,你可以看到路边有很多中国信息为中国学生服务。你可以亲身感受到这座城市与中国的密切联系。”

但现在他担心,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地中断了英中之间的许多正常交流,疫情引发的偏见也可能损害中西关系。“面对一些针对中国的不友好声音,我和中国人一样感同身受,我很难过。”伍德说,这个时候越多,就越能意识到文化交流促进相互理解的重要性。

“期待疫情尽快过去,”伍德说,“我们期待着共同努力,为世界搭建更多更好的文化桥梁。”

访 杜甫 导演 不能让疫情和偏见阻断文化交流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