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在消费市场随处可见(盲盒为消费市场)

2022-10-15 22:47:59 作者:小手拉大手丶爱你永不走
导读:中消协批盲盒清库存!,来源:中国消费者协会网站: 盲盒,顾名思义,是把不同的商品放在同一个盒子里,消费者不知道哪个盒子,但有一定的概率可以画他们最喜欢的...
营销

来源:中国消费者协会网站:

盲盒,顾名思义,是把不同的商品放在同一个盒子里,消费者不知道哪个盒子,但有一定的概率可以画他们最喜欢的商品,类似于彩票营销策略,容易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成为吸引青少年消费的营销方法之一。

中消协批有经营者用盲盒清库存 商家涉嫌虚假宣传

因为各行各业的商家都发现盲盒市场是有利可图的,他们都想分一杯羹。除了最初的玩具,餐饮、美容、文具、书籍等许多消费领域也掀起了麻烦“盲盒风”,盲盒在消费市场随处可见。调查显示,2019年国内盲盒行业市场规模为74亿元,预计2021年将超过100亿元。

随着盲盒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问题不容忽视。根据媒体报道和消费者投诉,盲盒市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商家营销过度,消费者容易中套“上瘾”。经营者有很多营销手段,有的通过与明星、综艺节目、网络名人主播等合作。“刷存在感”;有的通过玩家分享、讨论、交流等方式唤起消费者的收藏心理和炫耀心理,激发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和欲望;其他人“系列”概念,并设置最难获得的设置 “隐藏款”饥饿营销等,抽中的概率大多是“百里挑一”。这种营销手段促使许多消费者沉迷于盲盒拆卸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惊喜,引起消费者购买冲动,鼓励非理性消费行为。尤其是青少年,因为好奇心强,喜欢攀比,消费观念不完善,很容易盲盒“上瘾”,有的甚至为了抽中“隐藏款”而直接“端箱”。2019年8月,天猫国际发布的《95后玩家剁手力榜》显示,每年有20万消费者在盲盒上花费超过2万元,甚至有消费者每年花费100万元购买盲盒。比如2020年10月,一位家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刚上高中的女儿买了很多盲盒,主要是为了抽一个“隐藏款”在同学面前炫耀,几乎每年5000多元的押岁钱和零花钱都是用来买盲盒的,但是玩了两年多,一个系列没有收集。另一个例子是,一位盲盒爱好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她从2019年初开始购买盲盒,截至2020年11月,共购买了300多个盲盒,其中8个单价接近100元。另一个例子是,一位盲盒爱好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她从2019年初开始购买盲盒。截至2020年11月,她购买了300多个盲盒,其中8个单价接近100元。此外,一些玩家一次性购买了500个盲盒,以抽取单价约999元的限量版娃娃,单次消费超过3万元。此外,还衍生出来“炒盲盒”二手交易市场,一些“隐藏款”等稀有盲盒玩具炒到几千元。例如,2019年9月,潘神圣诞隐藏盲盒原价仅59元,在二手交易平台上售价高达2350元。这种“投机”行为也有助于盲盒持续升温。

2.商家涉嫌虚假宣传,商品与宣传不符。与普通商品相比,盲盒信息不对称性强,消费者只能依靠商家的广告进行购买,容易被商家夸大商品价值、虚构中奖概率、色彩风格不一致等虚假宣传所误导。例如,2019年运营商“双十一”时推出了“新产品优享礼包”盲盒产品,广告声称每月给玩家发一个月的新盲盒和一套当月的明信片,连续发送12个月。但在2020年1月,消费者收到的不是新产品,而是2019年12月预售的旧产品。许多玩家认为这与最初的广告不一致,涉嫌欺骗消费者,引起消费者投诉。另一个例子是,2020年10月,消费者侯先生向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投诉,100元网上购买的盲盒商品实际上与宣传严重不符,宣传图片过于美化,实物娃娃的肤色与宣传图片大不相同。

3.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假冒伪劣,“三无”产品时有出现。消费者打开盲盒后,部分产品可能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安全指标;有些可能是假冒伪劣产品或二次销售产品;有些没有生产日期、质量证书和制造商“三无”产品;还有划痕、掉漆、污渍等质量缺陷。例如,2019年12月,上海浦东新区消费者保护委员会委托专业检测机构对10组不同品牌的盲盒产品进行检测,发现8个样品存在“小零件”隐患可能导致儿童呼吸道堵塞和空气循环隔离。另一个例子是,2020年12月,消费者阮先生向深圳市福田区消费者委员会投诉,11月,他花了9.9元在网上买了一个盲盒,里面有一个U型枕头。但阮先生只用了20天,U型枕脱线。阮先生在寻找运营商信息时发现U型枕是“三无”产品。

4.消费纠纷难以解决,售后服务亟待改善。一些消费者反映了一些商家“店大欺客”,当消费者遇到质量问题时,他们只会改变而不会退货;一些消费者报告说,商家的售后效率很低,消费者的问题一直在拖延。例如,媒体报道称,2020年12月,辽宁铁岭一位消费者在网上花了295元买了5个盲盒。收到快递后,发现5个盲盒中有1个明显损坏,2个有质量缺陷。消费者立即与运营商沟通,要求退货三种问题产品。但运营商明确表示,即使存在质量问题,也不能退货,只能更换全新备品。消费者表示不接受。另一个例子是,河北20年7月底,河北省衡水市消费者李女士在网上购买了一个价格为47元的盲盒。收到后,她发现盲盒里有假货,于是李女士联系商家客服要求退货。客服表示会帮忙处理,但李女士等了一个星期,没有任何处理结果。最后,李女士向上海市消费者保护委员会投诉寻求帮助。

中国消费者协会认为,目前一些运营商的产品本身并没有很好的竞争力,只是想摩擦盲盒的营销热度;一些运营商认为盲盒是“清库存”工具赢得了眼前的利益,却失去了长远的口碑。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且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经营者应当认真遵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子商务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特别是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盲盒的基本属性是商品,经营者必须承担法定的质量保证责任。无论盲盒是正品还是附属品,盲盒本身都是商品,经营者必须承担法定的质量保证责任。一方面要保证产品来源可靠,链条完整,杜绝“三无”产品和假冒产品;另一方面,积极履行退货、更换、维修等经营者义务“附赠品”“抽奖品”免除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义务。

2.盲盒经营者应确保商品质量信息的真实性和消费者的知情选择。虽然盲盒销售中对产品款式有一定的保密性,但产地、成分、生产日期、保质期、使用储存条件、安全警示、价格等与产品质量和服务有关的信息“三包”应充分通知,确保真实全面,不得进行虚假、夸大或误导性宣传,让盲盒内的商品价值、概率、分布等关键信息真实透明,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确保消费者的知情选择。

3.盲盒营销要适度,不要过度营销消费者的好奇心,误导消费者冲动消费。目前盲盒销售火爆,吸引了很多行业经营者的参与,试图利用盲盒营销获得更大的带货量。然而,如果经营者不注重提高主要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过度依赖盲盒营销噱头误导消费者冲动购买,用一些劣质产品欺骗消费者,只能产生短期吸引力,会迅速消费消费者信任,损害其商业声誉,被消费者唾弃,企业难以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同时,中国消费者协会提醒消费者要有风险防范意识,保持合理的消费理念:

1.要认清理性消费的风险,不要盲目跟风适度消费。消费者应该认识到盲盒的不确定性,认识和防止企业过度营销常规,打开盲盒可能是因为高于预期和惊喜,也可能是因为低于预期和失望,不仅持有投机或彩票心理购买盲盒,不要太上瘾,不要跟随趋势和比较,结合自己的经济能力、消费者需求和兴趣爱好,理性消费,根据自己的能力,更理性和冷静,少盲目和冲动。

2.保留购物票据等相关凭证,权益受损的,依法维权。消费者在购买盲盒时,应尽量选择信誉高、信誉好、售后服务完善的企业进行交易。同时,还应注意购物票据、经营者广告信息等事后权利保护凭证。当其合法权益受损时,应及时与经营者沟通。协商不成的,可以依法向市场监管部门、消费者协会组织投诉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来源:中国消费者协会网站)

中消协批有经营者用盲盒清库存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