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办事要求实——陶止知的规语

2022-11-17 09:58:03 作者:白日梦想家
导读:做人做事要求真——陶行知的箴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先生这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1891-1946)的至理名言。也是我初中语文老师张先生教书教人的...
会说话 会办事 会做人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为人三会 会做人 会说话 会办事

陶行知老师

这是教诲家陶行知老师(1891-1946)的至理名言。也是我初中语文老师张老师教书教人的理念。

张老师常说:中国人做人、办事、做学问是一回事,全在于“求真”二字。真便是诚,诚便是真,诚外无物。以是,孟子说:“诚者天下之道也。”

他解说说:求真,便是实事求是。一是一,二是二,不模糊,不乱来。进修上也不破例,便是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不偷、不装、不吹。”西席的使命便是关心门生学到真才实学。

当时,我们学语文有个弊端,便是认字模糊,图省事,懒得查字典,瞎猜。乃至按“秀才识字读半边”的要领,按声部的半边读下去,讲堂上每每闹出见笑。好比,把“诽谤”读作“诽旁”(feipang),把“漏洞” 读作“破定(poding)”,把“住宅”读作“住 托( zhutuo)”等等。有一次,一个 同砚竟然把“笃行之”读成“马行之(maxingzhi)”,引得哄堂大笑,弄得老师啼笑皆非。张老师说,这种“认字读半边”的套路,不光秀才用,丞相也用。于是,他真的给我们讲了一个丞相读文章的故事。

词人周邦彦

他说:据罗忼烈的《北宋词人周邦彦》书中纪录,元丰六年(1083)七月,周邦彦(1057-1121)以太门生身份写了一篇《汴都赋》献给宋神宗赵顼。神宗大加欣赏,命尚书右丞李清臣在迩英殿被骗着文武官员的面朗诵。文章中有许多生僻字,李丞相也不全认得,无奈的他只好以声旁取代本字的读音,便云云这般、行云流水似地朗诵了下来,顿挫抑扬,流畅动人!看,不识字,读半边,李丞相也如许蒙已往了!

不外,家人们不克不及学他。那是由于丞相可以乱来金銮殿上的天子老子、文武百官。而你们却不克不及。你们学他,就即是本身乱来本身。如今你们是在打底子,非得一个字一个字地认读不行,模糊不得。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底子不牢,无以治学啊!

厥后,他连续给我们讲了汉字的演化历程。他说,汉字是一种直接记载词的笔墨。汉语的词多是单音节,一个字记载一个词,并且它的字形布局和它所记载的词的本义普通是有联络的。象形字、指事字、会心字,都是云云;而形声字可以表现意义,也可以表现读音。今日的汉字有90%是采纳这种构形方法的,已经成为汉字构形的主流。是以也可以说,汉字是一种“意音笔墨”。不外,汉语语音的汗青变迁,使很多形声字的声旁已经不克不及正确表音了。好比,以土出声旁的“吐、钍、杜、肚、社、灶”等字,差异就很大,“社、灶、杜、肚”,不克不及发“土”音了。再如,“龙”出声旁的“咙、茏、聋、笼、垄、拢、陇”等字,可以读“龙”音,而破例的如“宠”“庞”“袭”,你还能读“龙”音吗?

是以,无论怎样,再也不克不及凭“想固然”,依据形声字的声旁来确定字的读音了!“秀才认字读半边”的套路,不灵了!

进修认字和办事做人是雷同的。张老师说的“做人、办事、做学问是一回事,在于求真”这句话,我一向牢记在心,受益至今。

几十年已往了,我服膺“求真”二字,不敢疏忽怠惰。

会说话会办事会做人 4卷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