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初,山西平阳府(今临汾)的亢氏,人称“亢百万”。其资产据《清稗类钞》载,稀有万万银两,堪称山西首富。在亢氏之后,才是资产在七八百万银两到百万银两的侯、曹、乔、渠、常、刘诸姓人家。亢氏家属自清初发迹,终清季,是贸易、地皮兼营并著的家属。
清末宣统二年(1910〕《中国经济全书》称:“康氏(即亢氏)自清迄今,凡二百余年,其家运之兴盛,可谓极矣。”关于亢氏发财之缘起,有如许的传奇:明末李自成农人军在山海关与清军作战失败,退出北京经山西撤往西安途中,曾将携带的金银玉帛寄存于亢家。厥后,李自成捐躯,清朝在天下创建了统治权,农人军寄存的金银玉帛遂为亢氏全部。不外,这个传奇并不行信。试想:清兵入关后,财务非常困难,清朝大臣祖可法等有过据有山西、办理财务困难的发起。俗话说: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清军占据山西后,岂能不听说亢家寄存有李自成农人军的大量金银财

宝而不向亢氏索要?别的,李自成固然捐躯了,但李自成的余部仍在斗争,并一向对峙到康熙初年,他们也缺乏运动经费,岂能不想法向亢氏索还寄存的金银玉帛?看来,上述之传奇,恐怕是人们对亢氏成为巨富缘故原由的一种推测罢了。那么,亢氏何故成为巨富的呢?答复是:亢氏以做生意致富。
起首,亢氏是个大盐商。清代盐实验专卖制,即由当局特许的盐商凭引到指定地域运销。这种贩运特权,使盐商赢利颇丰。康熙时期人钮绣说:“江南泰兴季氏与山西平阳亢氏,俱以富闻于天下。”近人邓之诚《古董琐记全编》卷三“富室”称:“康熙时,平阳亢氏,泰兴季氏,皆金玉满堂,享用奢侈,埒于王侯。”江南泰兴季氏季沧苇,扬州的两准盐商,以“业鹾”发迹。亢氏同季氏一样是在扬州以“业鹾”发迹。亢氏在扬州有大片房产,闻名的“亢园”,“构园城阴,长里许。自头敌台起,至四敌台止,临河造屋一百间,士人呼为百房间”。尚有“亢家花圃”一处。在两难盐商中另有“南安北亢”之说,南安是指其时的盐务总商安氏,是两淮盐商中的头面人物,亢氏与安氏齐名,亢氏在两淮盐商中的资源和权势可想而知。亢氏本籍平阳府(今临汾),与河东盐池(今运城盐池)同在晋南地方,亢氏同时是河东盐商也是大概的。
其次,亢氏是个大典当商。典当是封建社会以衣物等动产作质押,举行放款的印子钱机构。清代前期,山西典当商颇多,而亢氏则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大典当商。听说,亢氏在本籍平阳府开设有一大寺库,厥后有人在亢氏寺库周边也开设了一家产铺。亢氏目睹本身创办确当铺营利被别人劫掠,很不情愿,刻意挤垮这家产铺。于是,每天派人到这家产铺中典当一个金罗汉,典价银1000两,一连典当了三个月,把这家产铺的资源险些用光了,这家产铺的仆人着了慌,忙问典当人何故有这么多的金罗汉要典当?来人答道:“我家有金罗汉 5O0尊,现只典当了90尊,另有 410尊金罗汉要拿来典当哩!”这家产铺仆人听了大吃一惊,急遽一直人行礼,扣问来人的主家,才知本来是平阳府巨富亢氏。寺库仆人自知不是亢氏的敌手,只好托人与亢氏协商,请将金罗汉赎回,本身封闭寺库阔别异乡去了。此传奇真假临时岂论,但阐明亢氏是谋划着典当业的豪富商。
再次,亢氏是个大粮商。清代随着都会的进展和商品经济的活泼,粮食商业范围很大,亢氏便是其时一个大粮商,致力于远程贩运和粮店谋划。其时的北京,因为是京畿之地,四方辐辏,买米生活之人倍繁于他省。而北京资源最多、范围最大的粮店,便是亢氏在正阳门外所开设的粮店。听说,一次曾有“牛车数乘”往亢氏粮店运粮,有一无赖竟在中途拦阻要打单米粮,后被一位“王爷”获知,赶跑无赖,才解了围。正因亢氏作为粮商名声在外,才招来了劫粮者,又有“王爷”相助。亢氏本籍山西平阳府(临汾),位于汾河道域,是个产粮区,亢氏在临汾有“仓廪多至数千”,藏有米粮“万石”。山西地近畿辅,上述亢氏的“牛车数乘”有大概是从本籍往都城输送,亢氏又在都城开设有粮店,以是亢氏既是粮食批发商,又是粮食零售商。
别的,亢氏照旧个封建大田主。亢氏拥有大量田宅,在其本籍平阳府“宅第连云,犹如世家”。亢氏扬言:“上有老彼苍,下有亢百万,三年不下雨,陈粮有万石。”阐明亢氏不但拥有大量地皮,并且蕴藏有大量的粮食。
亢氏家属中第一个发迹者是亢嗣鼎。乾隆《临汾县志》载:“亢嗣鼎,事母孝,养抚侄如子。笃志力学,至老不倦。居乡尤多义举。”不外,据李华老师考据,亢嗣鼎“是一个恃富高慢,悭各贪欲,为富不仁的大贩子、大田主。只管在灾荒之年,他不得不募捐出一点赋税,来赈灾救济,装潢门面。他约莫生于明末,一向到康熙末年仍旧健在”。亢氏清初发迹时有“约计万万”的资产,到清末光绪时“号称数万万”,颠末二百多年,亢氏资产增添了好几倍,这是亢氏善于做生意的效果。
摘自《晋商兴衰史》,山西古籍出书社,张正明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