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王谢之太谷曹家

2022-11-18 09:36:19 作者:冷眸
导读:晋商名门之太谷曹家,曹氏原住晋源县花塔村(今属太原市晋源区),明洪武年间迁至太谷县北恍村。《清稗类钞》称曹氏有资产银六七百万两。曹氏发迹,始于明末清...
从太谷首富曹家大院的楹联,看晋商如何发家致富 24代兴旺不衰

曹氏原住晋源县花塔村(今属太原市晋源区),明洪武年间迁至太谷县北恍村。《清稗类钞》称曹氏有资产银六七百万两。曹氏发迹,始于明末清初人曹三喜。其时三喜为营生,随人至东北三座塔(在今辽宁向阳县),租地种菜、豆类。后与一本地人合资,用所种之豆,磨成豆腐出卖,用豆腐渣养猪。费力谋划多年,日渐发达。这时,原合资人提出离开各自谋划。三喜独立谋划后,由磨豆腐、养猪,又进展到用高粱酿酒,进而开杂货铺,后又吞并了原合资人的买卖。随着三座塔地方的繁荣,生齿的增多,清廷设立了向阳县。而曹氏在该地早已创办有商店,以是本地有“先有曹家号,后有向阳县”之说。今后,曹三喜又将店铺创办到赤峰、凌源及建昌等地,谋划范畴也扩展为杂货业、典当业、酿酒业。厥后又在沈阳、四平、锦州等地设立店铺。如许,曹氏已成为关外大商。

清兵入关,曹三喜向关内进展。他起首在本籍太谷设号,继设号于华北、西北各商埠。曹三喜致富后,把资产给七个儿子分为七份,不外在贸易上仍合股谋划,七家各出资源10万两,构成总治理处,称“曹七合”。后因一个儿子出门承嗣去了,又把“曹七合”改为“六德公”。六门各有堂名,分别是:怀义堂、馨宜堂、留青堂、三多堂、五桂堂,另有一堂佚名。他们合股办的贸易,到清道光、咸丰时到达壮盛。其时曹氏店铺遍布天下各地,如济南、徐州、兰州、太原、天津、北京、沈阳、锦州、四平、张家口、黎城、屯留、太谷、宗子、榆次等,在新疆、库伦及莫斯科、伊尔库次克等地,也设有曹氏店铺。其谋划范畴很广,如:绸缎、布疋、呢绒、颜料、药材、皮毛、杂货、洋货、茶叶、帐庄、典当、银号、票号等。曹氏在贸易谋划上合股共管,在家庭的经济上则各门自主。在各门中以三多堂最盛,在曹培义期间,家资有 300万两,年开支3000余两;到曹中美期间,家资600万两,年开支万两。

从太谷首富曹家大院的楹联,看晋商如何发家致富 24代兴旺不衰

曹氏店铺用人,初以曹氏本族为多,厥后贸易进展,用人范畴有所扩大,但也只在晋省籍人之内选用。用人途径大抵有二:一是各大号掌柜荐举;二是从伙友中提拔。被荐举者均须具备相称营业履历;被提拔者均须已有必然功劳。曹氏店铺还聘任过一些能文善写的秀才,如高介臣、杨济溥等人。曹氏店铺在用人上规则许多,比方:新用掌柜或刚入号伙友,三年内不给人为,只管炊事,也便是试用期。三年后,如在试用期体现欠好者、违犯号现者、掌柜以为“不胜培养”者,普通在夏历正月十五日前关照辞退。如陆续任用,按其职位地方崎岖、责任巨细发给劳金。掌柜劳金普通一年为100——120两,十年后按其功劳赐与顶买卖,即以人力顶身股参加股份利润分红。各店铺除大掌柜、二掌柜、三掌柜外,另有管账、坐柜、栏柜头、跑外人等。

曹氏店铺订有严厉号规,员工均须服从。如划定店铺员工不得抽大烟、打牌、冶游。宴请来客时,有指定的专管应酬的掌柜(普通是二掌柜或三掌柜)卖力,宴请中普通不谈生意业务,俟饭后才看货、议价、生意业务。掌柜及伙友,通常在号内一定穿大褂,外出或与来客洽商买卖一定加穿马褂,以示尊敬。伙友有坐柜、站柜之分。站柜者为初进号之学徒,每每需站柜七八年后才气升为坐柜;便是已成为坐柜者见到掌柜时也一定站起。住号伙友通常所穿衣服,都禁绝有口袋。清代利用铜钱,每位伙友有一小钱串袋技名次挂在柜房内,可作理发、沐浴等零用开支。如遇例假答应回家时,一定把携带的包袱整顿好,放在柜台上,表现请家人们查抄,内里绝无夹带柜内财物。通常号内用饭,各伙友均按劳金几多依次而坐,不得乱位。

曹氏贸易系封建的资源谋划方法,随着社会的进展和国表里政局的改变,曹氏贸易在清末衰落。辛亥革命后,白银改银元,银元改钞票,频频变动,曹氏店铺由此带来资源折换,债务折换,亏损银数十万两。1919年,曹氏在莫斯科、恰克图、伊尔库茨克和蒙古库伦(乌兰巴托)的店铺,负外债银80余万两。原持帝俄期间的钞票每张抵银一两,苏联革命乐成后每张仅值白银五分,此一项曹氏亏银37万两。曹氏贸易以东北各大都会为多,北洋军阀混战时期,张作霖的奉系军阀大量刊行“奉票”。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役,奉系军阀失败,“奉票”大跌,曹氏店铺又丧失一百数十万元。1931年“九一八”变乱,日军陵犯东三省,厥后又建立伪满州国。按日军的殖民地经济统制法,曹氏在辽宁的五个钱庄归并为玉城钱庄,归伪满州国的当局全部,曹氏在东北的店铺全部子虚乌有。东北原是曹氏发祥地,其东北店铺的完蛋,又影响到关内的店铺。在各店铺倒闭前,各号掌柜乘隙各饱私囊,曹氏子女子孙又多吸食鸦片,庸碌无能,曹氏的贸易最终全部倒闭停业。

曹氏自曹三喜始,到曹克让及其子期间衰落,共历24世。曹三喜原为文盲,胸无点墨。曹氏家业鼓起后,很器重对子弟的念书教诲。曹家设有家塾“书房院”,延聘名师任教,对西席报酬颇厚,每年报答在百两以上。曹氏除捐官外,其子弟在清末也有考取功名中举者。比方:

曹培德,字润堂,为人夺目老练,曾为直隶候补知府,精六法,嗜填词,尤事情诗,著有《木石庵诗合刻》、《木石庵文录》、《木石庵漫笔》、《傅文贞老师年谱》。富有经济才气,他弃儒做生意,全部曹氏“锦”字店铺,如锦丰泰、锦生润、锦丰焕、锦丰典、锦泉汇、锦泉兴、锦泉和、锦泉涌、锦元懋、锦隆德、锦泰亨等,皆为曹培德一手建立。在曹培德《墓志铭》中记述称;“太谷之曹,以资雄于并晋间,而拓庵曹君特以名德显。君讳培德,字润堂,以字行,别字拓庵。……光绪乙酉,以选拔贡于京,朝考报罢,援例捐内阁中书。……君先以中书加捐至知府,指分直隶试用。……壬寅秋,垦务大臣贻将军谷奏调君襄垦事,……君冲寒塞外者累月,建立西蒙公司,复返里集款至十余万金,事乃举。……自正太铁路开,谷商已大减,同蒲线如复不经谷境,为谷计者,尤宜速修榆太支路以通商情,独惜时人之不克不及用也。”

曹中裕,相传与山西巡抚胡聘之“同年”,光绪时曾出任保晋公司司理,胡去任后,中裕也随之离职。

曹克让,举人身世,嗜好字画,多藏名流诗画,代价一百数十万元。1937年日军侵入山西后,一些名画被日军劫掠。又被曹氏子弟中吸食毒品者偷窃变卖,致克让所收宝贵字画全部散失。

曹家大院过道

曹家大院院落一

曹家大院院落二

曹家大院脊兽

金火车头钟

百寿大屏风

曹家大院

摘自《晋商兴衰史》,山西古籍出书社,张正明著

山西文化博大精深,盘点晋商中的 七大世家
精彩图集